一座城市的文化窗口除了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艺术博览会,拍卖会之外,还需更多的艺术工作交流社区,民间创办的艺术机构,只有这样,一座城市才能丰满的呈现出人文常态与活力,展示一座城市的形象和气质。
今年重庆市直辖已经二十周年了,我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又是从事艺术创作和公共艺术推动者,一直希望重庆这座城市人文艺术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更加开放多元,不要老是与近邻成都的人文艺术气息掉队太远。重庆人总是感叹墙内开花墙外香,总是感叹城市艺术生活范式不如北上广深,但重庆同时又自诩为西南艺术重镇,还占了中国当代艺术半壁江山……这种落差和现状近几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具体改变,这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
记得二十年前《新周刊》为重庆直辖做了一期专刊,其中采访了重庆三个本土市民,我是作为从事艺术工作者的身份受访者之一,记得那期《新周刊》玩了个虚招,定位重庆为“N城”没有像定位成都为“第四城”,而且媒体评述重庆是一点五线城市,就是说,比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低半级,又比其他二线城市高半级。我想,这低半级可能跟我们这座城市国际化程度和文化艺术常态性的活力不足有根本关系。
重庆从不乏艺术创作的探索者,更不缺少有天赋的艺术家,但是一直缺少的是平台、艺术事件,展示的空间。美术馆、公共艺术机构、画廊,这三个不同体系的展示场所是艺术品呈现的必要平台。五年前《画廊》杂志的主编李琼波先生希望我能推荐重庆本土的五家画廊,做一次中国大城市画廊的系列平行报道,可是我竟然数不出有五家画廊。直到今天,重庆虽然画廊体系仍不健全,但是重庆有规模的国有和民营美术馆正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细数起来,开始渐渐颇具规模和有影响力了。前两年曾有媒体统计过,重庆一年平均每1.5天都有一个新的艺术展览开幕,也就是说重庆一年有超过200个的艺术展览落地置入了这座城市。
这个局面的打开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当然是来自政府的扶持,不固守专业美术学院的“高、精、钻”,政府大力扶持区域美术创作和公共教育活动,让艺术项目走进千家万户,让艺术的公众性和普世性教育深入城市,深入城市生活的多个界面。在这方面,两江新区一直走在前面,由我主持的北尚当代艺术研究会(前身:北尚当代艺术空间)坐落于两江新区海王星,这里是集金融、科技、商业聚集的城市中心地带,艺术的介入并不是单纯的点缀,而是与之形成互补提升关系,在区域内以小见大,影响力不断辐射周边,我们通过不断策划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活跃区域的文化艺术氛围,一点一滴的渐渐带动周边人群对艺术的关注和介入,这也是我最初建立这个机构的愿景,让更多的人亲近艺术、参与艺术、融入到艺术中来,不固步自封,不夜郎自大,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一切志同道合、将艺术生活视为我们城市必不可少的有情怀和生存的常态。
通过20年的努力,重庆正在形成对当代艺术感兴趣的购藏人群,他们通过不同的艺术展示平台了解艺术、感受艺术,也可以直接与生长这座城市的艺术家们交流对话,深入他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与他们成为至交好友;而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比如重庆美术馆、长嘉汇、源美术馆、龙美术馆等等,通过展览、拍卖、教育活动让重庆的本土市民更立体、更多向度地理解艺术作品、探索更深层次的思考,学会观看作品、解读作品、收藏作品,多维取向。热情和努力正推动着重庆艺术生态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格局和视野迈进,形成良性的发展。
2017.05.31 重庆
为《旁观者》杂志专刊重庆市直辖20周年写的文章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