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傅榆翔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野性与优雅的交织:傅榆翔《谁?》的跨文化艺术与时空对话

2025-02-14 14:45:39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一一亚洲当代艺术文献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422a4f039ee9d7665c88b0210539fcba.jpg

​一、解构与重构的视觉语法

傅榆翔的2008年布面油画《谁?》,尺寸为120×100cm,构建了一个超现实剧场。画面中的暴烈熊头生长出鹿角,背景呈现褪色的灰色调,极具视觉冲击力。细腻的毛发笔触与象征性的鹿角形态,精准而计算的画面布局,使得生物形态发生异化。这种处理方式与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先驱萨尔瓦多·达利的《大象长腿》(1948)形成跨时空对话。达利通过夸张拉长的象腿打破生物形态的常规,而傅榆翔则通过嫁接与挪移的方式重构生命个体,挑战了观众对生物形态的认知惯性。尽管两者都在视觉上打破了物种和形态的界限,但傅榆翔更注重借助符号的哲学承载,与西方超现实主义的关注潜意识和梦境不同,东方艺术家更加关注象征意义的深度探讨。

二、自然符号的当代转译

画面中的鹿角与熊首并置,既继承了博斯《人间乐园》(1500)中混合生物的隐喻传统,又注入了当代生态危机的警示。相较于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在《麋鹿之战》(1973)中通过烧灼痕迹表现的创伤记忆,傅榆翔以具象写实的方式实现了超现实的视觉冲击,并且更加注重自然符号的异化处理。通过这种具象的超现实表现,傅榆翔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的危机以及文化认同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不同于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通过卡通化大眼女孩传递的精神焦虑,傅榆翔则通过这种自然符号的异化,反映了全球化时代普遍的身份认同危机。

三、灰色美学的文化基因

画面所使用的灰色调体系不仅呼应了宋代水墨“墨分五色”的美学传统,还与英国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尖叫的教皇》系列(1950)中的压抑空间产生了共鸣。傅榆翔的灰色调虽然看似冷静,但在其中融入了细腻的色彩层次,类似于敦煌壁画中因氧化而产生的矿物色系,既保有东方审美的温度,又在克制中维持了视觉的平衡。与意大利形而上画派基里科的《一条街的神秘与忧郁》(1914)所运用的冷峻几何空间不同,傅榆翔通过有机形态的构建,唤起了哲学思考,这种处理方式更具情感的内涵,而非理性空间带来的不安。

四、身份追问的全球语境

《谁?》这一作品的标题直击身份的终极问题,与墨西哥艺术家弗里达·卡罗《两个弗里达》(1939)中身份分裂的探讨产生了互文。卡罗通过镜像式的自我解构来表达对身份的探寻,而傅榆翔则借助物种混合的隐喻,反映了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困境。傅榆翔通过这种自然符号的异化,将全球化时代个体的身份迷失与文化融合的问题传达得淋漓尽致。此创作路径与美国当代艺术家马修·巴尼的《悬丝》系列(1994-2002)中的生物变形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傅榆翔的创作更深植于东方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五、新具象主义的东方演绎

傅榆翔将写实技法与超现实元素相结合,这一创作方法与比利时画家雷内·马格利特的《形象的叛逆》(1929)形成了形式上的关联。然而,傅榆翔的作品更加强调自然主义的可信度和视觉的内涵,与马格利特的理性主义构图有所不同。相比于英国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将动物标本浸入福尔马林的激进表达(《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1991),傅榆翔选择通过二维平面上的绘画来实现生物异化的永恒片段与瞬间,这种温和而细腻的表现方式展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也接近日本物派艺术家对材料本质的思考。

结语:跨文化的艺术共振

傅榆翔的《谁?》在当代艺术谱系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展现了跨文化的艺术共鸣。作品既延续了欧洲超现实主义对潜意识的探索,又承袭了东方艺术中“观物取象”的创作理念;它既回应了全球当代艺术对身份认同的持续追问,又保留了东方水墨美学的内敛与温度。傅榆翔的作品,融合了多种文化基因,使其成为21世纪新东方美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与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尔南多·博特罗的膨胀形体、中国画家徐冰的《背后的故事》系列形成了有趣的三角对话,共同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可能性。

注:(补充横向对比案例库)

纵向谱系:

耶罗尼米斯·博斯《尘世乐园》→弗朗西斯科·戈雅《农神吞噬其子》→雷内·马格利特→傅榆翔

横向参照:

达明安·赫斯特(英国)/ 马修·巴尼(美国)/ 奈良美智(日本)/ 徐冰(中国)

材料对话:

杰夫·昆斯的不锈钢雕塑《气球狗》VS 傅榆翔的布面生物异化

文化隐喻:

村上隆“超扁平”理论的消费主义批判 VS 傅榆翔自然符号的生态警示

2025.2.3.修订版

香港

注:此作品已由重庆美术馆2009年永久性学术收藏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傅榆翔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