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阴怡然
汉代皇族刘向把一位姓许的仙人“点石成金”的故事记载进入自己的《列仙传》里,故事里的主人公扶贫济困,用点化的金子周济乡里。而宋代学者胡仔则将平庸文句的天才改造比喻成点石成金,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孟浩然》里说“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所以对于中国古人而言,“点石成金”从来都具有双重含义,一则为物质,一则为精神。物质上石头成金,可以利益天下苍生,而精神上则喻示化腐朽为神奇,可以让人天骨开张,灵苗伸展!
而艺术家傅榆翔2023年以来创作的雕塑力作熊猫系列作品之“点石成金”也同样秉持着这样的选题思路与创作路径,展现出自己的艺术取向与审美的视野和格局。
傅榆翔,国际著名跨界艺术家,是首位先后获邀参展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国际当代艺术家,并在四年内三次荣登中国《雕塑》杂志封面艺术家,是艺术成就与行业影响力兼具的卓越艺术家。他的作品恢宏而又绚丽、前卫而富有诗意,且具有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在2023年里就先后创作了“开运兔”、“异龙出关”、“宝瓶龙”等七件不同语言和风格的作品被各大机构收藏,各媒体争相报道,受到国内外艺术机构、同行与大众的一致好评。
在此次创作的“点石成金”雕塑作品,他仍以中国四川省的熊猫作为具体元素和图像,熊猫的白色身体部分仍以他独创的“五行”符号拼贴镂空。熊猫的足下是多块金灿灿又沉甸甸的黄金金锭,但能点石成金的熊猫并不以为意,牠的神情专注而又从容,带着天然而又纯真的好奇心正轻巧地伸出右手指头,点化着眼前悬浮着的石头——让更多的石头在牠的无意识点化中瞬间变成耀眼光芒的黄金。
图像定格在石头演变成金子的关键一刻,似乎从这一时刻开始,世界秩序重开,命运之轮转动,天清气朗,风光霁月,所有的地球人类从此不凡!这是希望与梦想开启刹那的关键之帧!
在形式语汇上,“点石成金”这一件雕塑作品继续延伸了艺术家“熊猫”系列作品的艺术风格上的典型性、在地性与潮流性特征。艺术家近年来一直坚持在艺术民族化、本土化上做了多样的艺术探索与创新实践。熊猫系列作品表达了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人文理念以及对于成都这座城市特有文化符号的在地性思考。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物竞天择的自然淘洗与选择中,大熊猫成为“活化石”生存到了今天。当代,熊猫在全世界早已成为中国的吉祥象征,而更成为表征成都城市物理空间与传承文脉的特殊符号,与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高度关联,密不可分。
五行符号的使用,是艺术家向传统致敬并在艺术上探索求新的路径之一。传统中国人以五行的比和论命格,强调生命各要素之间的互补与和谐,是一种朴素而又和谐的宇宙生命观。本件作品中熊猫身体上白色部分的五行图案镂空经由每日东升的阳光照射穿透,可以让所有的观众都沐浴在斑驳细腻且温暖的五行光影之中。艺术家藉由在阳光透射下的五行符号,为所有的观赏者赋能,酬补其命格五行中的缺失。雕塑通过其金属的镂空形式,连接了太阳与地球人类的能量磁场,形成个体生命与浩瀚宇宙世界的温情互动。
而这件“点石成金”雕塑作品,又与艺术家之前所创作的“信使”、“放风筝”等同系列作品有所不同,其隐含着一种对于熊猫这一中国文化符号的文化魅力的直观思考,即一种中国人常说的“点化”的思考和探索,蓬莱仙山,昆仑圣境,仙人对凡人的一次“点化”,肉眼凡胎由此不同,俗体脱离,精神超拔,进入新的性灵维度。围绕这一意向,中国人说指点、提点、点拨,无不是对此种观念与价值升维的思考。
而如果将一座城市理解成充盈着精气血肉的生命体,如何在城市面貌与文脉传承上升维,即需要一个表征城市的历史与未来,眺望民族与世界的文化象征物,以其作为点化城市物质与精神的“金手指”,将无尽的能量与活力赋予这座城市。而对于艺术家深深热爱的成都这座城市而言,他选择以熊猫为母题,将中国传统文化“五行”等元素聚集起来,通过一种现代性、公共性与潮流性的美学视野,建构起富有记忆痛点又为大众所广泛认知与喜爱的图像系统。熊猫由此也从生物学意义上的哺乳动物向文化精神地标的意义上迈进。
艺术家以自己的艺术人文之思,为成都这座历史之城、文化之城、未来之城敬献上又一尊“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作者简介:阴怡然,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重庆三合美术馆学术顾问,北尚当代艺术研究会首席研究员,参与写作城市空间美学理论专著多部,在《雕塑》、《建筑学报》、雅昌艺术网等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关于城市美学、城市公共雕塑等议题的学术论文及评论多篇。
2023.10.27.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