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傅榆翔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艺术家需要扫“科盲”

2023-08-28 00:00:0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观成都市政协文史委、郫都区政协主办的“入蜀方知画意浓”首届数字艺术展筹备中,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艺术与科技跨界催生当代精品。成都市和郫都区政协系统组织这场展览是政协系统参政议政课题研究成果转换的一次创新表达。这个展览的筹备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艺术创作须扫“科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e79825722594c710b5d03bb34441ac2e.jpg

  艺术与科技跨界,这是现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去,艺术家注重技法技巧的讲解,强调文化修养和美学表达。但是,现在的艺术家需要更多的哲学和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和创意。

  未来的艺术大师可能会在科学家中产生,或者科学与艺术融合发展,哲学、科学和艺术可能会“走到一起”。这通常被称为“跨学科研究”,即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互相借鉴、交叉渗透,从而推动知识的创新和发展。哲学通常被认为是研究“终极问题”的学科,例如生命的意义、宇宙的本质等等。科学则提供了一种基于实证和逻辑的方法来探究自然现象,帮助我们理解宇宙的运作规律。艺术则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人类情感和思想,并且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探索世界的新方式。通过跨学科研究,哲学、科学和艺术可以互相借鉴和交叉渗透,从而推动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哲学家可能会从科学研究中获得灵感,探索新的哲学问题;科学家可能会从艺术中获得启发,思考新的科学问题;艺术家可能会从哲学和科学中获得新的创作思路和灵感。

  在选择的案例中,有三个典型案例值得研究。已故名家王敬恒的哲学入画、77岁的李金远的综合材料入画,以及重庆名家傅榆翔的艺术科幻表达,都成为了推动艺术革命性的经典表达。王敬恒的作品融合了哲学、文学、历史等多种元素,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哲学入画,作品中经常出现人物形象,他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人类内心的复杂和矛盾。例如,他的出版作品集中,有幅作品画面上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人物的脸上画着笑容,另一个人物的脸上画着哭泣的表情,这种对人性的矛盾表现,让观者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王敬恒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历史和时间的元素,他通过对历史和时间的思考,表现出人类对于时间和历史的感悟。例如,他的作品《时间的河流》中,画面上出现了一条河流,河流中央有一座桥,桥上有人物经过,这种对时间和历史的表现,让观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王敬恒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自然和抽象的元素,他通过这种的思考,表现出人类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感悟。

  李金远作品以综合材料入画为主要特点,强调色彩的视觉冲击力。他将不同的材料融合在一起,不断的实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李金远的作品中常见的材料包括特殊笔、特种纸与布、丙烯、金属、新材料瓷板等。他将这些材料综合运用、拼贴、织造、雕刻等,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和形态。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李金远的作品风格多变,有时抽象,有时具象,有时充满幽默感,有时又充满哲理。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他对社会、人性、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在艺术科幻表达上,傅榆翔成为全球首个一个探索者。他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形式,通过想象和创造来探索人类对宇宙、生命、技术和其他领域的探索。它不仅仅是一种虚构的故事,更是科学家和艺术家以科技和幻想为基础进行创造的文化产物。科学是科幻艺术的源泉,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原材料,科幻艺术本身又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直观的方向和理论基础。“科学的艺术”可以给艺术家带来全新的视野,对艺术的思维有启示作用,促进艺术的创造。“艺术的科学”可以使艺术家以全新的角度去发现、探索生活中的美,激发艺术家创作美的欲望。在“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相互碰撞中,相互渗透中,“科学的艺术”和“艺术的科学”将会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将科学技术与艺术完美的融合起来。

  这些入选的参展项目还有西华大学科技艺术实验室的数字艺术作品,万山河的环保题材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郫都曾经的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码头”,本次展览还邀请了东方意象视觉艺术创始人东方腾弘研创的当代喜马拉雅作品入展。本次展览的作品虽然不多,但跨界是鲜明的信号,更是一种思想、文化、科幻的表达。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和探索。因此,艺术家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思想。只有扫除“科盲”,才能在未来的艺术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本次展览由文旅部业务主管的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品牌与知识产权委员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品牌推进委员会指导,成都市文博艺术品鉴协会和艺术家们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是一次令人思考的精神盛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6bcdeab192d7946a7c5d6c4b786bb991.jpg

傅榆翔:数字艺术是对信息时代的瞬时性穿越与突破现实边界的虫洞。

  数字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全新建构与分支,既承载着当代艺术家的创造力,也承担着连接观众与不同文化艺术之间的桥梁。在我的系列数字作品创作中,从“移民外星人”、“山海经”、“开运兔”、“信使”、“放风筝”、“异龙出关”……等等我都始终坚信持续的创新精神源自于对现实的感知。我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诸多的灵感,将生活中的平凡元素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创造出兼具审美与艺术活力的作品。通过数字媒体,我能够更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思考和情感,用动态的视觉和静态的图像语言讲述从现实延伸到心灵和未来的故事,引发多元而又跨文化背景观众的共鸣。数字艺术,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我们地球人类共同情怀的表达,是思想和差异化的碰撞,是跨越时空的寄望与沟通。

  数字艺术以可交互性、可复制性和虚拟性为基本特征,根据数字技术的媒介与数字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大体可以分为数字影像艺术(含数字电影、视频和摄影等);数字动画艺术(含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数字特效等);数字绘画(含数字插画、漫画等);网络艺术(含网络游戏等);多媒体艺术(含互动多媒体、多媒体舞剧);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设计;数字音乐等类型。

  在数字时代,国际交流为艺术家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曾有幸跨足不同国家,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展开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是创作的宝藏,跨越国界的合作才是创新的引擎。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我除了倾听和尊重,也会了解并汲取他人的不同经验和智慧。我相信,正是这种开放的心态,让我的作品能够跨越语言、跨越文化,从而触及到更广阔的受众并获得他们的审美认同。

  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再到数字时代,艺术形态经历了从传统艺术到大众艺术再到数字艺术的递进与更迭。当今,数字技术正全方位影响着艺术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协同化人机合作的管理模式、智能交互式的艺术传播、大数据创新艺术管理的手段,以及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人才培养等诸多赛道与平台。

  在当今时代,我们经常可以欣赏到由卫星传送,在电视屏幕上出现的世界各民族的艺术精品。卢浮宫的绘画、西安的兵马俑、歌剧《茶花女》、悲剧《哈姆莱特》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电视剧《三国演义》与《西游记》等等,通过多向度的复合媒体,使艺术可调集的各种因素,如光、色、声、光、电、画面、形体、语言和文字皆可交融成为一境,从而给现实中的人类一种全新体验的审美及共通感。这种心灵与全新审美的共通感是我们过去单纯在书面语言的文学作品中无法获得的。

  然而,国际交流也并非一帆风顺。语言、文化、审美的差异可能成为沟通和秒懂的阻碍。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我不断探索实验和不断进步创新、调整的动力。我通过学习了解不同种族、地域属性文化的历史、史诗、哲学、传说,与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分享创作理念,共同探讨数字艺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正是这种开放和融入,坚持和努力,让我逐渐打破了不同国界因语言障碍和文明属性的壁垒,让我的作品能够在世界多样性的艺术舞台上传播,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喜爱。

  在数字艺术的道路上,我深刻感受到了创新本身所具备的重要力量。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跳跃,是一种勇于尝试与冒险的精神。我始终都在不断的挑战自己,反思那些利于突破传统束缚的认知与践行,探索一切未知的领域。正是这种持续的保持创新,才能让数字艺术的成果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数字化时代,是一个真正走向开放和自由的时代,它彻底冲破一切封闭的牢笼。人们能够以超越时空的可实现梦境的方式,向地球的各个角落,向宇宙的星空去搜寻知识和传送信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已经不是梦想,而是生活的现实。马歇尔·麦克卢汉明确地宣称:“在瞬时信息的时代,时间(按视觉和切分计量的时间)和空间(统一的、形象的和有周边密封的空间)已不复存在。在瞬时信息时代,人结束了分割性专门化工作的职责,承担了搜集信息的角色。”据此可知,数字时代是科技的,更是人文的,因为它是前所未有地贴近和契合地揭示了人类文明基于物理力学与信息场能的本质属性。因为,所谓瞬时性,就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有瞬时对应的关系,每一瞬时的加速度只取决于这一瞬时的合外力。这恰是一种矢量的表述,如实接近了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各国的许多科学家已在联合绘制人类的“生物基因图谱”,更有许多的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着手建立“数字图书馆”。这样以来,不仅关于人类自身的基因构成及其谱系,可以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所共享,推进生命科学的发展,而且人类几千年创造的艺术珍品和全世界的“文化基因库”,同样成了人类共同享用的财富。这对文学创造和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无疑是一个深刻的重组式福音。我作为一个国际潮流与时尚的数字艺术家,值此成都市政协、郫都区政协的大力主办和支持下,举办的此次高规格立体多元的数字艺术成果展览之际,希望此次对数字艺术成果和学术性的梳理,能够将数术艺术更全方位地进行产业转换,让数字艺术成为一种新型生产力,能更坚实的推进和嵌入国内外市场,构成一个数字艺术全域性的稳态生长趋势,塑造和引领集数字原创、文创研发、艺术地标、网红打卡、手伴收藏、游戏开发、虚拟现实……等集合爆发式艺术+的新经济增长引擎综合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8/ce44e164d575e3dd2eed26ed6987bac7.png

  傅榆翔,国际跨界艺术家,中国《雕塑》杂志编委,世界首位获邀跨界参展威尼斯第57届艺术双年展、威尼斯第17届建筑双年展、威尼斯第74届电影节的国际艺术家,中国首位科幻艺术家,国际独立策展人。词组阐释:瞬时性,就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有瞬时对应的关系,每一瞬时的加速度只取决于这一瞬时的合外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8/cf263765edba4c0f3bde050ab1c87308.png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傅榆翔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