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榆翔的《移民外星人》系列、《新山海经》系列向我们提供了系列的社会图景。傅榆翔近些年关注的问题是地球生物如何共同相处的,而不是排他性的问题。他的《移民外星人》系列、《新山海经》延续了对人类行为的反思,让人们以异域、陌生、疏离的方式反观人类自身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等。
“社会雕塑”是一个更加延展的艺术概念,是短语式的凝固。约瑟夫博伊斯曾创造了“社会雕塑”以实现艺术家对雕塑的理解潜力--改造和追问社会现实。作为一种艺术在场的证据,“社会雕塑”包括塑造和改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灵的印叩。
社会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在词语不同的使用中,从不同的思想采集、行动和物件中创造出不同结构和言说体系。作者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怪诞而和谐的时空,在这个时空下人类的日常生活并没有什么新的变化,但由于“外星人”的参与,却赋予了人类日常的活动新的含义,使人不禁联想到现代全球范围内的社会问题。而戏谑的手法和略带宗教的暗示使得我们在思考当下的同时也不免延伸向未来,在这种丰满的超验幻象的思考与想象当中,未来人类的生存状态是否会出现今人所不能理解的戏剧性和多维性值得沉思。
傅榆翔的艺术概念在作品的思考实践中都得到了有效的扩展,我们完全可以意识到雕塑的最高意义在于人本的创造和价值。“行为主义”雕塑在艺术作品中呈现,艺术构成了一种唯一在场的表述,是一种完整的人道主义态度和立场,在常态的生活化中诠释生存的当下容忍和未来理解。对于傅榆翔而言,“雕塑创作是我的一个转折点,从立体全息的角度见证生存的个体转变为集体本能的再现,每个人都会完整地扮演自己,扮演就是一种多维度的相遇和交流,是充满内在价值的不同显现。思想和情感是持久的积聚,创作者总会有希望和恐惧,正是这种情怀联结了精神依归形成巨大的储存库,任何生命体的印记都会黏合其他未知的可能一起袒露出来。作为这个时代的旁观者,我们会一起完成所有未曾预约的变化,直到永远。”
一一【走进威尼斯双年展】我们如何共同生活?
--评第17届威尼斯双年展“雕塑与建筑艺术展”中国艺术家参展作品/雕塑杂志
吴士新,著名艺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研究生导师,《雕塑》杂志副主编。自2002年起从事中国现当代美术批评、公共艺术、美术史论的研究。著作有《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走向公共空间的艺术》《中国古典绘画与现代转型研究》等,发表各类评论文章百余篇。论文《公共艺术评价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获得《雕塑》杂志“2019年度成果最佳艺术评论”。
2021.10.11
北京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